您好!欢迎访问广元市利州区中医医院官网 今天是
  • 医院首页
  • 医院概况
    • 院长寄语
    • 书记寄语
    • 医院简介
    • 领导班子
  • 专家介绍
    • 名医介绍
    • 医生介绍
  • 就医服务
    • 门诊安排
    • 预约挂号
    • 就医指南
    • 健康体检
    • 交通指南
    • 医保专栏
    • 专家坐诊
    • 资料下载
  • 新闻中心
  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媒体聚集
    • 通知公告
    • 信息之窗
    • 图片新闻
  • 科室导航
    • 门急诊科
    • 医技科室
    • 职能科室
    • 特色科室
  • 特色科室
  • 医学教育
  • 党的建设
  • 医患互动
  • 关注健康
  • 医院全景
    栏目导航
    新闻动态 媒体聚集 通知公告 信息之窗 图片新闻
    您现在的位置:广元市利州区中医医院 > 新闻中心 > 信息之窗 >
    收藏!四川省2020-2021年中医药流感防治指导方案出炉
    时间:2020-11-17 点击:次


    为做好2020-2021年流行季流感中医药防控工作,及时有效应对疫情,切实降低人群暴发或流行的风险,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,根据四川省流感发病与传播特点,日前,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了《四川省2020-2021年中医药流感防治指导方案》。


    在中医药流感预防方面,方案明确了行为预防、环境预防、饮食预防和中药预防。


    在中医药流感诊疗方面,方案就不同症状区分为轻症辨证治疗和重症辨证治疗,并分别给予针对性指导意见。



    2020-2021年中医药流感预防方案


    (一)行为预防


    1.避免接触有发热、咳嗽、流涕等流感样症状的疑似患者;


    2.勤洗手、勤换衣服、勤晒衣被、房屋勤通风;


    3.注意季节气候冷暖的变化,随时增减衣服;避免受凉及过度疲劳;


    4.尽量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,防止交叉感染;


    5.锻炼身体,增加抵抗力;


    6.尽量食用熟食,防止病毒感染;


    7.在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时,保持社交距离或戴口罩,避免呼吸道飞沫传播。


    (二)环境预防


    1.加强室内通风换气,必须时使用空气消毒机;


    2.定期清除废物、垃圾,保持居住地、车辆、公共场所等环境卫生清洁;


    3.对于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,须定期检查、监控。


    (三)饮食预防


    1.养成定时饮食,营养合理搭配,避免过度饮酒、吸烟等不良习惯;


    2.可食用生蒜等类食品,有一定预防流感作用;


    3.可适量食用新鲜水果类食物。


    (四)中药预防


    1.中医方剂:


    (1)加味玉屏风散内服


    主要组成:生黄芪15g 白术15g 防风10g 芦根15g


    功效:益气固表


   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煮口服,每次150ml,每日2次,可服用3-7天。


    (2)中药香囊外用


    主要组成:霍香、丁香、木香、羌活、白芷、柴胡、菖蒲、苍术、细辛各3克。


    功效:芳香化湿,温通散寒


    用法:上药共研细末,用绛色布缝制小药袋,装入药末,佩戴胸前,时时嗅闻。2-3天更换一个香囊,可以连续使用1-2周。


    2.使用注意事项


    (1)以上方药剂量适用于14岁以上普通健康人群,对于14岁以下的儿童或婴幼儿可在医师指导下,酌情减量使用,或使用香囊外用。


    (2)对于年老体弱多病者,可在医师具体指导下,根据不同体质者使用;


    (3)预防用药,可以使用2-3周,不要过度延长应用;


    (4)孕妇慎用或不用;


    (5)体质过敏或药物过敏者慎用;服用过程中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时,要立即停服药物。


    2020-2021年中医药流感诊疗方案


    (一)轻症辨证治疗方案


    1.风热犯卫


    主症:发病初期,发热或未发热,咽红不适,轻咳少痰,无汗。舌脉:舌质红,苔薄或薄腻,脉浮数。


    治法:疏风解表,清热解毒。


    基本方药: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。


    主要组成: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叶6g 芦根30g 薄荷(后下)3g 生甘草3g


    煎服法:水煎服,每剂水煎450毫升,每次口服150毫升,1日3次;必要时可日服2剂,每4小时口服1次,每次150毫升。


    加减:苔厚腻加藿香10g、佩兰10g;咳嗽重加杏仁10g、炙枇杷叶10g;腹泻加黄连6g、木香3g;咽痒加蝉蜕10g;咽痛重加射干10g、玄参15g。若呕吐可先用黄连6g,苏叶10g水煎频服。


    常用中成药:疏风解表、清热解毒类,如抗病毒冲剂、金花清感颗粒、连花清瘟胶囊(颗粒)、清开灵颗粒(胶囊、软胶囊、片)、疏风解毒胶囊、银翘解毒类、桑菊感冒类等。


    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、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。


    2.热毒袭肺


    主症:高热,咳嗽,痰粘咯痰不爽,口渴喜饮,咽痛,目赤。舌脉:舌质红,苔黄或腻,脉滑数。


    治法:清热解毒,宣肺止咳。


    基本方药:麻杏石甘汤加减。


    主要组成:炙麻黄5g 杏仁10g 生石膏(先煎)30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0g 黄芩15g 柴胡15g 生甘草3g


    煎服法:水煎服,每剂水煎450毫升,每次口服150毫升,1日3次;必要时可日服2剂,每4小时口服1次,每次150毫升。


    加减:便秘加生大黄(后下)6g;苔厚腻加苍术10g、厚朴10g;痰黄黏稠加瓜蒌皮10g、桑白皮10g;持续高热加青蒿15g、丹皮10g。


    常用中成药:清热解毒、宣肺止咳类,如连花清瘟胶囊(颗粒)、银黄类制剂、莲花清热类制剂等。


    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(口服液)、小儿咳喘灵颗粒(口服液)。


    3.风寒袭表


    主症:发病初期,恶寒发热,头身疼痛,无汗,鼻塞声重,咳嗽有痰,胸膈痞满。舌脉:舌质淡,苔白,脉浮数。


    治法:发汗解表,散寒除湿。


    基本方药:荆防败毒散加减。


    主要组成:羌活15g 柴胡15g 前胡10g 独活15g 桔梗10g 枳壳15g 茯苓15g 荆芥15g 防风15g 川芎 5g 辛夷10g 生甘草3g


    煎服法:水煎服,每剂水煎450毫升,每次口服150毫升,1日3次;必要时可日服2剂,每4小时口服1次,每次150毫升。


    加减:苔厚腻加藿香10g、佩兰10g;咳嗽重加杏仁10g、炙枇杷叶10g。


    常用中成药:解表散寒类,譬如荆防颗粒、散寒解热口服液、风寒感冒颗粒等。


    儿童可选风寒感冒颗粒、荆防颗粒等。


    4.表寒里热


    主症:恶寒发热,头身疼痛,无汗,烦躁,口渴。舌脉:舌质淡,苔白,脉浮紧。


    治法:发汗解表,兼清郁热。


    基本方药:大青龙汤加减。


    主要组成:麻黄10g 桂枝10g 炙甘草6g 杏仁10g生姜10g 大枣10g 石膏30g


    煎服法:水煎服,每剂水煎450毫升,每次口服150毫升,1日3次;必要时可日服2剂,每4小时口服1次,每次150毫升。


    加减:苔厚腻加藿香10g、佩兰10g;咳嗽重加紫菀10g、百部10g;便秘加火麻仁10g、酒大黄5g。


    常用中成药:解表散寒兼清里热类,譬如防风通圣丸等。


    儿童可选防风通圣颗粒等。


    (二)重症辨证治疗方案


    5.毒热壅肺


    主症:高热不退,咳嗽重,少痰或无痰,喘促短气,头身痛;或伴心悸,躁扰不安。舌脉:舌质红,苔薄黄或腻,脉弦数。


    治法:解毒清热,泻肺平喘。


    基本方药:宣白承气汤加减。


    主要组成:炙麻黄10g 生石膏(先煎)40g 杏仁10g 知母10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生大黄(后下)6g 青蒿15g 赤芍10g 生甘草5g


    煎服法:水煎服,每剂水煎450毫升,每次口服150毫升,1日3次;必要时可日服2剂,每4小时口服1次,每次150毫升。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。


    注:


    1.妊娠期妇女发病,治疗参考成人方案,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,治病与安胎并举,以防流产,并应注意剂量,中病即止。


    2.儿童用药可参考成人治疗方案,根据儿科规定调整剂量,无儿童适应症的中成药不宜使用。


    3.本方案仅供参考,各地各单位应根据实际酌情使用。




    医院概况|专家介绍|就医服务|新闻中心|科室导航|特色科室

    医院地址: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水电路212号

    版权所有:广元市利州区中医医院

    医院电话:0839-8522120、0839-8556739

    备案编号:蜀ICP备11027760号-2

    川公网安备 51080202000121号

    官方网站二维码
    官方微信公众号